|
帽的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帽 mào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从巾,冒声。巾是丝织品,表示材料。字本作“月”,象帽形,又作“冒”。本义:帽子)
(2) 同本义
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帩头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
又如:帽凭(盈满的样子);帽正(帽子前缘正中的装饰,一般为珠或玉);帽襻儿(帽子上布制的扣纽带);礼帽(跟礼服相配的帽子);帽套(加于帽外的衣饰);帽钉(即铆钉。因其头形如帽,故名)
(3) 形状或作用像帽子或各种保护头部的物件
投笔掷帽丁丁然,磨墨隆隆然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口技》:注。此指笔套。
又如:笔帽(套在笔头上保护笔的套儿);安全帽;螺钉帽
词性变化
◎ 帽 mào
〈动〉
戴帽
见人头未帽。——陆龟蒙《南泾渔夫》
帽《汉语字典》解释
帽ㄇㄠˋmào
[名]戴在頭上,用來裝飾、保暖或保護頭部的東西。如:「草帽」、「遮陽帽」。唐·杜光庭《虯髯客傳》:「脫衣去帽,乃十八九佳麗人也。」
器物的頂罩,作用或形狀像帽子。如:「筆帽」、「螺絲帽」。《聊齋志異·卷二·口技》:「折紙戢戢然,拔筆擲帽丁丁然。」
帽《康熙字典》解释
【寅集中】【巾】帽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9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
帽《说文解字》解释
(说文解字未收录“帽”字头,请参考“冃”字:)
【卷七】【冃】
《說文解字》小兒蠻夷頭衣也。从冂;二,其飾也。凡冃之屬皆从冃。莫報切
《說文解字注》(冃)小兒及蠻夷頭衣也。謂此二種人之頭衣也。小兒未冠,夷狄未能言冠,故不冠而冃。荀卿曰:古之王者,有務而拘領者矣。楊注:務讀爲冒,拘與勾同。淮南書曰: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。高注:古者葢三皇以前也。鍪著兜鍪帽,言未知制冠。按高注兜鍪二字葢淺人所加。務與鍪皆讀爲冃,冃卽今之帽字也。後聖有作,因冃以制冠冕,而冃遂爲小兒蠻夷頭衣。从冂。二,其飾也。古報切。古音在三部。凡冃之屬皆从冃。
帽的字源字形
帽字的演变